新质生产力一线观察|中国石化:加快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
中国石化资讯
2024-05-18 11:15:10
  • 2
  • 3
  •   ♥  收藏
  • A
    分享到:
来源:新华财经

K图 600028_0

  挺进地下1万米,开掘油气宝藏;产出“新材料之王”,为制造强国夯实材料根基;热氢风光融合互补,用自然的“恩赐”回馈自然……

  作为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、第二大化工公司,中国石化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,促进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,一手抓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、超前布局未来产业,供应绿色能源、贡献“硬核”科技,以强大技术竞争力培育新质生产力。

  向“深”挺进科技创新端牢能源饭碗

  5月的新疆塔里木盆地,胡杨林开始抽出新芽。中国石化部署于此地的“深地一号”跃进3-3XC油气井,每日产出原油160吨、天然气4万立方米。

  这一油气井的深度接近1万米,于2023年10月完钻,彼时刷新亚洲最深井斜深和超深层钻井水平位移两项纪录,标志着我国“深地技术”跨入世界前列。

  深层、超深层是我国油气发现的主阵地,已探明油气资源量670多亿吨,占全国油气资源量三成以上。“深地一号”工程已发现亿吨级油气区5个。

  “我们要向科技创新要资源、要储量、要产量。”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表示,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,也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。

  这些年来,中国石化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,创新推动油气增储增产增效,实现从陆相到海相、从碎屑岩到碳酸盐岩、从中浅层到超深层、从陆地到海域、从常规到非常规、从国内到海外的跨越……

  跃迁之道,要在创新。端牢能源饭碗,中国石化将战略基点放在科技创新上,以培育新质生产力激发能源产业新活力:

  ——攻克关键核心技术。

  中国石化持续引领非常规油气技术创新,突破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,有力支撑涪陵页岩气田稳产,使我国成为北美以外首个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的国家;创新形成8000-9000米超深层勘探开发技术,支撑新疆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建设上产。

  ——推动重大装备国产化。

  近年来,全球油气勘探开发难度逐渐增加,对油气装备提出更高要求。中国石化将继续攻关奋战,在电动压裂装备、高端钻头等世界先进装备领域取得突破,支撑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。

  向“高”跃升新材料突破封锁自立自强

  石油是工业之母,是基础能源,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。化工关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,新材料是化工的下游,属于战略性、基础性产业。

  即将在年内下线的世界最快高铁CR450动车组,满载“体重”从500多吨下降到460多吨,碳纤维等新材料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  碳纤维是一种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稀有材料,它细如发丝,比重不到钢的1/4,强度却是钢的7-9倍,且耐腐蚀性强,被称为“黑黄金”“新材料之王” 。

  但是,长期以来碳纤维核心技术被海外垄断。为实现国产化,中国石化历经十多年的研发探索,成功攻破大丝束碳纤维关键技术,一举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依赖进口的局面。

  碳纤维只是中国石化在新材料领域高质量发展上的一个缩影。

  在伶仃洋上,中国石化用仅有头发1/10粗细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,制成缆绳吊起港珠澳大桥6000吨重的沉管隧道。

  高性能聚丁烯、阻燃聚丙烯树脂、阻隔应用材料……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最新公布的化工新材料2023年度创新产品上,中国石化7个产品榜上有名,为建设制造强国夯实“材料之基”。

  五月的东海之滨,镇海基地1100万吨/年炼油和高端合成新材料项目进入施工高峰。建成后将提高国产高端化学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。

  除了镇海基地,洛阳百万吨乙烯项目暨绿色石化先进材料产业基地、天津南港高端新材料等集群项目建设步伐也在加快……中国石化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,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。

  向“新”发力热氢风光拓新局

  初夏的新疆阿克苏地区,中国石化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的光伏发电厂里,50多万块光伏板如蓝色海洋延展。

  这一项目是中国石化在光伏制氢领域的重要探索,将光伏发电与氢气制备相结合,将光伏发出的电用于电解水制取氢气。

 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,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。“中国石化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,壮大绿色能源产业,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,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。”马永生说。

  热氢风光,多能互补。中国石化用产业“含绿量”提升发展“含金量”,既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治本之策,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绿色动能。

  ——聚焦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,加速建立氢能全产业链条。

  中国石化围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及山东、成渝等重点地区,加快布局氢能重卡、氢能物流走廊、港口园区等场景的加氢站建设。目前,已建成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11座,发展加氢站128座。

  同时,规划中的“西氢东送”管道将把乌兰察布的“绿氢”通过管道输送至京津冀地区,助力实现京津冀地区绿色低碳发展。

  ——持续深耕地热领域,成为国内最大的地热能开发利用企业。

  中国石化已建成地热供暖近1亿平方米,创新形成了地热系统形成机制、热储传热机理两大基础理论,攻克了“取热不耗水”的工程技术。

  建设我国首座碳中和加油站、香港首座公众加氢站、山西首座重卡换电站……一个个新能源标志性项目,展示着中国石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与探索。

郑重声明:用户在财富号/股吧/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视频、音频、数据及图表)仅代表个人观点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风险自担。请勿相信代客理财、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,远离非法证券活动。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、公众号、微博、微信及QQ等信息,谨防上当受骗!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: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:021-61278686 举报邮箱:jubao@eastmoney.com
沪ICP证:沪B2-20070217 网站备案号:沪ICP备05006054号-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: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:4000300059/952500